《魏书·列传·卷十》
-
孝文五王
废太子 京兆王 清河王 广平王 汝南王
孝文皇帝七男。林皇后生废太子恂。文昭皇后生宣武皇帝、广平文穆王怀。袁 贵人生京兆王愉。罗夫人生清河文献王怿、汝南文宣王悦。郑充华生皇子恌,未封, 早夭。
废太子庶人恂,字元道。生而母死,文明太后抚视之,常置左右。年四岁,太 皇太后亲为立名恂,字元道,于是大赦。太和十七年七月癸丑,立恂为皇太子。及 冠恂于庙,高祖临光极东堂,引恂入见,诫以冠义曰:“夫冠礼表之百代,所以正 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能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 然母见必拜,兄弟必敬,责以成人之礼。字汝元道,所寄不轻。汝当寻名求义,以 顺吾旨。”二十年,改字宣道。
迁洛,诏恂诣代都。其进止仪礼,高祖皆为定。及恂入辞,高祖曰:“今汝不 应向代,但太师薨于恆壤,朕既居皇极之重,不容轻赴舅氏之丧,欲使汝展哀舅氏, 拜汝母墓,一写为子之情。汝至彼,太师事毕后日,宜一拜山陵。拜讫,汝族祖南 安可一就问讯。在途,当温读经籍。今日亲见吾也。”后高祖每岁征幸,恂常留守, 主执庙祀。
恂不好书学,体貌肥大,深忌河洛暑热,意每追乐北方。中庶子高道悦数苦言 致谏,恂甚衔之。高祖幸崧岳,恂留守金墉,于西掖门内与左右谋,欲召牧马轻骑 奔代,手刃道悦于禁中。领军元俨勒门防遏,夜得宁静。厥明,尚书陆琇驰启高祖 于南,高祖闻之骇惋,外寝其事,仍至汴口而还。引恂数罪,与咸阳王禧等亲杖恂, 又令禧等更代,百余下,扶曳出外,不起者月余。拘于城西别馆。引见群臣于清徽 堂,议废之。司空、太子太傅穆亮,尚书仆射、少保李冲,并免冠稽首而谢。高祖 曰:“卿所谢者私也,我所议者国也。古人有言,大义灭亲。今恂欲违父背尊,跨 据恆朔。天下未有无父国,何其包藏,心与身俱。此小兒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 祸,脱待我无后,恐有永嘉之乱。”乃废为庶人,置之河阳,以兵守之,服食所供, 粗免饥寒而已。恂在困踬,颇知咎悔,恆读佛经,礼拜归心于善。
高祖幸代,遂如长安。中尉李彪承间密表,告恂复与左右谋逆。高祖在长安, 使中书侍郎邢峦与咸阳王禧,奉诏赍椒酒诣河阳,赐恂死,时年十五。殓以粗棺常 服,瘗于河阳城。二十二年冬,御史台令史龙文观坐法当死,告廷尉,称恂前被摄 左右之日,有手书自理不知状,而中尉李彪、侍御史贾尚寝不为闻。贾坐系廷尉。 时彪免归,高祖在鄴,尚书表收彪赴洛,会赦,遂不穷其本末。贾尚出系,暴病数 日死。
初,高祖将为恂娶司徒冯诞长女,以女幼,待年长。先为娉彭城刘长文、荥阳 郑懿女为左右孺子,时恂年十三四。高祖泛舟天渊池,谓郭祚、崔光、宋弁曰: “人生须自放,不可终朝读书。我欲使恂旦出省经传,食后还内,晡时复出,日夕 为罢。卿等以为何如?”光曰:“孔子称‘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传》曰: ‘昼以访事,夜以安身’。太子以幼年涉学之日,不宜于正昼之时,舍书御内,又 非所以安柔弱之体,固永年之命。”高祖以光言为然,乃不令恂昼入内。无子。
京兆王愉,字宣德。太和二十一年封。拜都督、徐州刺史,以彭城王中军府长 史卢阳乌兼长史,州事巨细,委之阳乌。世宗初,为护军将军。世宗留爱诸弟,愉 等常出入宫掖,晨昏寝处,若家人焉。世宗每日华林戏射,衣衫骑从,往来无间。 迁中书监。
世宗为纳顺皇后妹为妃,而不见礼荅。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 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 父,就之礼逆,产子宝月。顺皇后召李入宫,毁击之,强令为尼于内,以子付妃养 之。岁余,后父于劲,以后久无所诞,乃上表劝广嫔侍。因令后归李于愉,旧爱更 甚。
愉好文章,颇著诗赋。时引才人宋世景、李神俊、祖莹、邢晏、王遵业、张始 均等共申宴喜,招四方儒学宾客严怀真等数十人,馆而礼之。所得谷帛,率多散施。 又崇信佛道,用度常至不接。与弟广平王怀颇相夸尚,竞慕奢丽,贪纵不法。于是 世宗摄愉禁中推案,杖愉五十,出为冀州刺史。
始愉自以职求侍要,既势劣二弟,潜怀愧恨,颇见言色。又以幸妾屡被顿辱, 内外离抑。及在州谋逆,愉遂杀长史羊灵引及司马李遵,称得清河王密疏,云高肇 谋杀害主上。于是遂为坛于信都之南,柴燎告天,即皇帝位。赦天下,号建平元年, 立李氏为皇后。世宗诏尚书李平讨愉。愉出拒王师,频败,遂婴城自守。愉知事穷, 携李及四子数十骑出门,诸军追之,见执以送。诏徵赴京师,申以家人之训。愉每 止宿亭传,必携李手,尽其私情。虽锁絷之中,饮食自若,略无愧惧之色。至野王, 愉语人曰:“虽主上慈深,不忍杀我,吾亦何面目见于至尊!”于是歔欷流涕,绝 气而死,年二十一。或云高肇令人杀之。敛以小棺,瘗之。诸子至洛,皆赦之。后 灵太后令愉之四子皆附属籍,追封愉临洮王。子宝月袭。乃改葬父母,追服三年。
宝月弟宝炬,轻躁薄行,耽淫酒色。孝庄时,特封南阳王。从出帝没于关西。 宇文黑獭害出帝,宝炬乃僭大号。
清河王怿,字宣仁。幼而敏惠,美姿貌,高祖爱之。彭城王勰甚器异之,并曰: “此兒风神外伟,黄中内润,若天假之年,比《二南》矣。”博涉经史,兼综群言, 有文才,善谈理,宽仁容裕,喜怒不形于色。太和二十一年封。世宗初,拜侍中, 转尚书仆射。
怿才长从政,明于断决,割判众务,甚有声名。司空高肇以帝舅宠任,既擅威 权,谋去良宗,屡谮怿及愉等。愉不胜其忿怒,遂举逆冀州。因愉之逆,又构杀勰。 怿恐不免。肇又录囚徒,以立私惠。怿因侍宴酒酣,乃谓肇曰:“天子兄弟,讵有 几人,而炎炎不息。昔王莽头秃,亦藉渭阳之资,遂纂汉室,今君曲形见矣,恐复 终成乱阶。”又言于世宗曰:“臣闻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是故季氏旅泰,宣尼 以为深讥;仲叔轩悬,丘明以为至诫。谅以天尊地卑,君臣道别,宜杜渐防萌,无 相僭越。至于减膳录囚,人君之事,今乃司徒行之,讵是人臣之义?且陛下修政教, 解狱讼,则时雨可降,玉烛知和,何使明君失之于上,奸臣窃之于下?长乱之基, 于此在矣。”世宗笑而不应。
肃宗初,迁太尉,侍中如故。诏怿裁门下之事。又典经义注。时有沙门惠怜者, 自云呪水饮人,能差诸病。病人就之者,日有千数。灵太后诏给衣食,事力优重, 使于城西之南,治疗百姓病。怿表谏曰:“臣闻律深惑众之科,礼绝妖淫之禁,皆 所以大明居正,防遏奸邪。昔在汉末,有张角者,亦以此术荧惑当时。论其所行, 与今不异,遂能詃诱生人,致黄巾之祸,天下涂炭数十年间,角之由也。昔新垣奸, 不登于明堂;五利侥,终婴于显戮。”
灵太后以怿肃宗懿叔,德先具瞻,委以朝政,事拟周霍。怿竭力匡辅,以天下 为己任。领军元叉,太后之妹夫也,恃宠骄盈。怿裁之以法,每抑黜之,为叉所疾。 叉党人通直郎宋维希叉旨,告怿谋反,禁怿门下。讯问左右及朝贵,贵人分明,乃 得雪释焉。怿以忠而获谤,乃鸠集昔忠烈之士,为《显忠录》二十卷,以见意焉。
正光元年七月,叉与刘腾逼肃宗于显阳殿,闭灵太后于后宫,囚怿于门下省。 诬怿罪状,遂害之,时年三十四。朝野贵贱,知与不知,含悲丧气,惊振远近。夷 人在京及归,闻怿之丧,为之劈面者数百人。
广平王怀。囗有魏诸王。召入华林别馆,禁其出入,令四门博士董徵,授以经 传。世宗崩,乃得归。
汝南王悦,好读佛经,览书史。为性不伦,俶傥难测。悦妃闾氏,即东海公之 女也,生一子,不见礼荅。有崔延夏者,以左道与悦游,合服仙药松术之属。时轻 与出采芝,宿于城外小人之所。遂断酒肉粟稻,唯食麦饭。又绝房中而更好男色。 轻忿妃妾,至加捶挞,同之婢使。悦之出也,妃住于别第。灵太后敕检问之,引入, 穷悦事故。妃病杖伏床蓐,疮尚未愈。太后因悦之杖妃,乃下令禁断。令诸亲王及 三蕃,有其正妃疾患百日已上,皆遣奏闻。若有犹行捶挞,就削封位。
及清河王怿为元叉所害,悦了无仇恨之意,乃以桑落酒候伺之,尽其私佞。叉 大喜,以悦为侍中、太尉。临拜日,就怿子亶求怿服玩之物,不时称旨。乃召亶, 杖之百下。亶居庐未葬,形气羸弱,暴加威挞,殆至不济。囗仍呼阿兒,亲自循抚。 囗悦为大剉碓置于州门,盗者便欲斩其手。时人惧其无常,能行异事,奸偷畏之而 暂息。
及尔朱荣举兵向洛,既忆入间疑。俄而闻荣肆毒于河阴,遂南奔萧衍。衍 立为魏主,号年更兴。衍遣其将军王辩送置于境上,以觊侵逼。
及齐献武王既诛荣,以悦高祖子,宜承大业,乃令人示意。悦既至,清狂如故, 动为罪失,不可扶持,乃止。出帝初,除大司马。卒。
『上一章』『魏书章节目录』 『下一章』
魏书 列传卷十译文
孝文皇帝有七个儿子。林皇后生废太子五询。文昭皇后生宣武皇帝、广平武穆王元堡。袁贵人生京兆王五愉。罗夫人生清河文献王五堡、汝南文宣王亘坦。郑充华生皇子五挑,没有受封,早逝。被废黜的太…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火星国学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hxlr.com/bookview/6967.html
热门诗词
- 月上海棠(夹钟商·赋题) [姜夔]
- 西宫春怨 [王昌龄]
- 醉蓬莱(前题) [赵善括]
-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龚自珍]
- 登泰山记 [姚鼐]
- 伤春曲(满江红) [贺铸]
- 点绛唇(和向芗林木犀) [杨无咎]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
- 「搜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