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_列传卷一百二十七部分译文

查阅典籍:《新唐书》——「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七」原文

  宋之问字延清,又名少连,汾州人。

  父宋令文高宗时任东台详正学士。之问形貌魁梧,善于论辩。二十岁时,武后召他与杨炯分别代行掌管习艺馆。多次迁升为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武后游洛阳龙门,诏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箈先写好,武后赐锦袍。之问随即也献,武后看后十分叹赏,把给箈的锦袍改赐给之问。

  那时张易之等受到特殊的爱宠,之问与阎朝隐、沈亻全期、刘允济倾心媚附。

  易之所写的各诗文全是之问、朝隐等人所做,甚而至于为易之捧尿壶。到易之被杀,之问贬泷州参军,朝隐贬崖州参军。之问逃归洛阳,躲在张仲之家。适逢武三思再次当权,张仲之与王同皎商议杀掉武三思以安王室。之问知道了,就让侄子宋昙与冉祖雍去告密,请求以功赎罪。为此提升为鸿胪主簿。世人不屑他的丑行。

  景龙年间,升为考功员外郎。谄媚太平公主,所以被任用。及至安乐公主权盛,又去巴结她。太平公主因之很恨他。中宗准备任他为中书舍人,太平公主揭发他主持贡举时收受贿赂的丑行,于是贬为汴州长史,还未去,改调越州长史。任内颇能尽力为政。遍游剡地山水,饮酒赋诗。其诗流传到京师,人人传诵。

  睿宗立,宋之问以奸诈凶险作恶太多罪流放钦州。冉祖雍历任中书舍人、刑部侍郎。曾在省中拥妓饮酒,被御史揭发,贬为蕲州刺史。这时也流放岭南。

  两人同赐死桂州。之问得诏令后心惊肉跳,左右徘徊,不能自裁。祖雍请求使者说“:之问有妻儿,请让他与之诀别。”使者同意,但之问慌乱失措,不能安排家事。祖雍怒,说“我与你同有负于国家,罪有应得,还有什么可迟疑的?”于是饮酒进食洗沐后自尽。祖雍,是江夏王道宗的外甥,中了进士,当时很有名。

  魏建安后直至南朝,诗律多次变化。

  到沈约、庾信,要求音韵调协、对仗精密。

  到了宋之问、沈亻全期,又加浓艳婉丽,回避声韵上的疵病,规定字数、句数,使写诗如编织锦绣一样,学习者十分推崇,称之为“沈、宋”,还说“苏、李居前,沈、宋并肩”。苏、李指苏武与李陵。

  当初,之问的父亲宋令文,擅长文辞,精研书法,还有超人之力。世人称他为“三绝”。京都有头牛好斗,没人敢去撩它。宋令文迎面上去拔取它的角,扭折它的颈子杀死了它。后来宋之问以文章升官,弟之悌因骠悍知名、之訹精于书法。世人说他们兄弟各继承父亲的一绝。

  宋之悌,身高八尺。开元中历任剑南节度使、太原尹。曾犯法被流放朱鸢。

  正好蛮人攻陷..州,任宋之悌为总管迎敌。他召募了壮士八人,全副武装后,大声喊叫着逼近贼兵“:谁动就死。”贼兵七百人都伏在地上不敢起身,贼乱即平。

  宋之訹为连州参军,刺史听说他善歌,要他教婢女。他每天手执笏立在帘外,从容地吟唱。

  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父李善,品行好,学识贯通古今,但不善于写文章。所以人称他为“书箱”。显庆年间,升官至崇贤馆直学士兼沛王侍读。做《文选注》,阐述分析得精深准确。书献上后得赏赐颇为丰厚。被委任为潞王府记室参军,授泾城令。因与贺兰敏之友好而株连流放姚州。遇赦后回。居住在汴、郑间教学。学生们从四方远道而来,传授其学术,称之为“文选学”。

  李邕年轻时即知名。当初其父注《文选》,有时依词解析忽略了文意。书成后问到李邕,邕不敢回答。李善一再追问,李邕以为要有所更改。李善说:“替我补充试试。”李邕据词而表述旨意。

  李善觉得两种解法无法决断,所以将两者并录。邕二十岁后去见特进李峤,说:“有些书还没读过,希望能读一读宫廷藏书。”峤说“:秘阁有万卷书,哪是短时间就能读完的?”邕再三恳求,于是让他暂任秘书。不久,邕告辞。峤很惊讶,试就秘本书及未公开的文章问他,邕对答如流,峤十分感叹:“你将来会成为名家。”

  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王圭推荐李邕文章高深,气质耿直,其才堪任谏诤。于是召他授官左拾遗。御史中丞宋瞡揭发张昌宗等谋反事,武后不应。邕立在阶下大声嚷“:瞡所陈述的是社稷大事,陛下应该听从。”武后的脸色缓和了,同意了宋瞡的奏请。散朝后,有人指责邕说“:你职位卑微,一旦触怒皇帝,会有不测之祸。”邕说:“不这样,我的名字也不会传闻。”

  中宗立,郑普思因善方技而得宠幸,升为秘书监。邕劝谏“:陛下亲自主政还不久,再加宫廷之森严,故而听不见世人的议论。如今议论纷纷的都是说普思凭着诡诈妖惑,乱说凶吉,陛下不了解实情,竟让他供职朝廷。孔子说:‘《诗》三百篇,其中心旨意一句话可以概括,就是没有邪思。’陛下如认为普思确实有长生之术,则爽鸠氏会因之永有天下,天子之位就不是陛下您今日可有的了。他能请来神仙吗?那秦、汉会因之永有天下,陛下今日也不会是天子了。他会佛法吗?

  那么梁武帝会因之永有天下,帝位非陛下可得了。他能行鬼道吗?那么墨翟、干宝就会各献其主,永有天下,也没有今天的陛下了。自古尧舜被尊为圣者,臣看他们所作所为,皆在人事。他们使九族亲密和睦,使百官因功受勋。没听说以鬼神之道治理天下的。恭请陛下审察。”皇帝听不进。

  汉阳王张柬之、扶阳王桓彦范、平阳王敬晖、南阳王袁恕己、博陵王崔玄日韦五王被杀,邕受株连,被调出京任南和令,又贬为富州司户参军事。韦氏乱平,召回任左台殿中侍御史,揭发在任职官之错误,人们颇忌怕他。谯王李重福谋反,邕与洛州司马崔日知追捕余党有功,调任户部员外郎。岑羲、崔..厌恶崔日用,而邕与之交往。玄宗还是太子时,邕及崔隐甫、倪若水同受礼遇,岑羲等忌恨他,设法贬邕为舍城丞。玄宗即位,召邕为户部郎中。张廷王圭为黄门侍郎,姜日交正得宠。共荐邕为御史中丞。宰相姚崇不喜欢邕奸险浮躁,贬他为括州司马,后征用为陈州刺史。

  皇帝封泰山归。邕在汴州拜见皇帝。诏令献辞赋,皇帝看了很高兴。因之甚自傲,自称该居宰相。邕一向轻视张说,张说也不喜欢他。恰有人告邕贪赃枉法,审讯后判死罪。许昌人孔璋上书天子说:“开明之主举用能人而不计其过错,取其才能而不问其行为。烈士坚持节操,勇士不避危难。所以晋用林父不计他的过错,汉任陈平不究他以前的行为。

  禽息宁愿一死,北郭自甘断头。过去如果林父被杀,陈平处死,不用百里奚,放逐晏婴;那么,晋就不会拥有赤狄的国土,汉也不会有天子之尊,秦国不会强盛,齐也成不了霸业。臣下见陈州刺史李邕,刚毅忠烈,临难不以不正当手段求得免祸。过去曾斥败二张,挫折韦氏,虽屈遭贬谪,但奸人之阴谋未能得逞。这是邕有功于国。且邕所做的,是周济抚恤孤苦贫病者,家中并无私产。今听说因受贿罪入狱,死在旦夕。臣听说活着无益于国的人,不如一死以表彰贤能。

  臣愿以六尺之躯血染斧钺以代邕死。臣与邕生平并无来往,臣知邕而邕并不认识臣。臣比不上邕是很明白的。人能识贤而举荐,是仁;能担当他人的患难,是义。能做了这两件好事而后死,臣再无企求。恳请陛下恕邕免死,使能改过自新。能建立林父、曲逆之功,臣得以瞑目;能追随禽息、北郭的心迹,臣的大愿满足了。倘若陛下认为时当春日不可用刑,则臣请伏剑自刎,不敢麻烦有司。皇天后土可以为证。过去吴楚叛乱,汉得剧孟,贼寇不足为忧,一个贤人就能敌七国之众。切望能敷设带罪立功之路,有不计瑕疵之义,远想剧孟、近赦李邕。况且封泰山大礼之后,天地更新,赦而免论。人谁无过,惟明智之主能谋划恰当。

  臣听说士为知己者死。臣不被为之而死的人所知而甘于死的原因,并不是特别爱惜邕的贤能,而是为了成就陛下爱惜才能的德行。”

  奏书送上后,邕得免死,贬为遵化尉。孔璋流放岭南。邕妻温氏又替邕请求戍边自赎:“邕幼时就学习文章,嫉恶如仇,不被众人所容。邪佞恨他,儒者也侧目而视。多次离开朝廷,贬谪远郡,几达十年。岁节都感叹恋念,听来令人伤怀。

  正逢国家祭于泰山。在法驾回归时,邕献牛酒,蒙受帝恩。妾听说聘用正人则佞人忧虑。邕的遭祸就源于此。邕接连任外官,无人诋毁,偶顺天意回朝,罪过旋踵而生,正如谚语所说‘士人无论贤或不肖,入朝即遭人忌恨’。愿陛下能明察。邕开始受审讯,即被拘于狱中,有五天连水都不得入口,以致气息奄奄,只得听命于狱吏。事情都是狱吏口授,迫邕书写。贷蚕种给人被说成枉法,购罗贡奉,被诬为奸赃。呈上奏书只能投入匦中,戍边守捉严密坚实,即使呼天抢地,有谁能听。泣血离国,投骨荒野,将永无归期。妾愿让邕当一名士兵,效力王事,即使战死沙场,亦是邕的夙志。”表呈上后不看。

  邕后来随宫中权臣杨思勖讨岭南贼有功,调任澧州司马。开元二十三年(735),起用为括州刺史。喜欢兴利除害。后来又因诬枉犯法,被判罪。天子知道他的名字,诏令不判罪。后历任淄、滑二州刺史,送计簿入京师。当初,邕早就有名望,重义爱士。被斥在朝外日久,不与士大夫交往。入朝后,人们传说他的眉眼奇特,以致出门时路人聚观。年轻人慕名去拜谒,门巷都塞满了。宫中近臣来访,索要所写文章,并送给皇帝看。由于别人的嫉妒和进谗,他不能留在朝中,出京任汲郡、北海太守。

  天宝年间,左骁卫兵曹参军柳责力有罪下狱。邕曾赠马给责力,吉温要责力牵扯邕曾与之议论国家凶吉,私下厚赂责力。

  宰相李林甫一向忌恨邕,于是连及邕也判罪。诏令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去邕所在郡杀了他。邕时年七十,代宗时,追赠秘书监。

  邕的文章长于写碑颂。人们带着钱物来请他写文章。前后收的钱有上万。

  邕虽仕途上不得意,但文章闻名天下,时人称之为李北海。卢藏用曾说“:邕有如干将莫邪,很难与之争锋利,但就是怕被伤残。”后来邕的命就如此。杜甫知道邕遭受诽谤而死,做《八哀诗》,读来会替他难过。邕天性豪放,不拘细节,收纳馈赠,游猎尽兴,终于因此而败毁。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人。年轻时豪放刚健,自恃有才,考中进士,但喜欢赌博酗酒。张嘉贞任并州长史,很赏识他,待他很好。一次王翰亲自歌舞以悦张嘉贞,气宇轩昂潇洒自如。张说到并州,对王翰更加礼遇,又推荐他为直言极谏,调任昌乐县尉,又举荐为超拔群类。

  此时正当张说为相,所以征召王翰为秘书正字,又提升为通事舍人、驾部员外郎。家里养着一批歌姬舞女,王翰颐指气使,以王侯自居,人们没有不厌恶他的。张说免除宰相后,王翰被派出京为汝州长史,又调任仙州别驾,整天与才士豪侠之徒聚饮游乐打猎,击鼓尽欢,因此又贬为道州司马,不久死去。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父亲隋末时因犯罪被流放西域。神龙初年,偷跑回来,客居巴西。李白出生时,其母梦见长庚星,就以此为名。十岁通晓诗书,长大后隐居岷山。州里荐举他,他不应征。苏廷页为益州长史,见白不凡,说“:这人是个非一般的天才,略加培养,可与司马相如比美。”但李白爱好纵横之术,喜欢击剑,轻财行侠。迁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人住在徂来山,每日酣饮,号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南下会稽,与吴筠友善,筠被召入京,白也到了长安。白去见贺知章,知章看了他的文章,叹赏:“你,是谪仙人啊。”遂向玄宗介绍。皇帝在金銮殿召见白,与之谈论当世事,白献颂辞一篇。皇帝赐食,亲自为他调羹。诏他供奉翰林。白依然与酒友在市中酣饮。

  一次皇帝在沉香子亭,见景生情,想要李白谱写乐章。召他进宫,而白已醉。左右用水洒脸,酒意稍退。给他笔,顷刻之间文即写成,写得婉丽精切。皇帝爱其才,多次宴会时召见他。白曾侍候皇帝而沉醉殿上,要高力士替他脱靴。高力士一向尊贵,以此为耻,就挑剔他的诗句刺激杨贵妃。皇帝想封李白为官,贵妃就总是阻止。白自知皇帝身边的人不能容他,更加放纵洒脱,毫无约束。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结为“酒八仙人”。恳求回山,皇帝赐金放还。白于是云游四方。

  曾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穿着宫廷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叛乱,李白辗转宿松、匡庐间。永王瞞召他为幕府。瞞起兵,白逃回彭泽。瞞事败,白受牵连被判死罪。

  当初,李白在并州,见到郭子仪,觉得他不一般。子仪曾犯法,白设法救了他。

  这一次子仪请求免自己的官赎李白之罪,于是诏令流放夜郎。遇到大赦,回寻阳,又因其他事下狱。当时宋若思率领吴兵三千赴河南,经过寻阳,放了白并召他为参谋,不久即辞职。李阳冰任当涂令,白去依附他。代宗立,召李白任左拾遗,但白已去世,年六十多岁。

  李白晚年爱好黄老之说。过牛渚矶到姑孰,喜爱谢家青山,想在此终老。他死后即葬在此山东麓。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来祭祀,禁止人们在坟周围斫柴。去访问李白后裔,只有两个孙女嫁给平民为妻,举止仍有大家的风范。

  因此感伤说“:你们的祖父志在青山。此刻葬在东麓,不是他的本意。”传正为他改葬,立二碑。并告诉两个孙女,将为她们改嫁士族。二女辞谢说因孤苦穷困已失身民间,这是命,故而不愿意改嫁。传正赞叹其志节,免了她们丈夫的徭役。

  文宗时,诏令将李白的诗歌、裴..的剑舞、张旭的草书称之为“三绝”。

  张旭,苏州吴人。嗜酒,每次大醉,大声呼叫着跑来跑去,这才下笔写字。

  有时用头蘸墨汁写字。醒后自己细看,以为是神的杰作,再也写不出那么好的字。世人称他为张颠。

  起初,旭任常熟尉,有个老人递上状纸要求判决,第二天又来,旭讨厌他麻烦,斥责他。老人说:“看您老的书法奇妙,想得到您的字收藏起来。”旭于是问他收藏了些什么。老人拿出他父亲的书法。旭看去,真是天下的奇笔。由此细研揣摩,尽得其法。旭自己说,当初看见公主与挑夫争路,又听见鼓吹,由此得书法的精意。又看了公孙大娘舞剑器,学得了舞的神韵。后人论书法,对欧、虞、褚、陆都有不同的观点。至于对张旭,没一个说不好的。能继承他的笔法的,只有崔邈、颜真卿。

  郑虔,郑州荥阳人。天宝初年,任协律郎采集当时世事,著书八十余篇。有人偷看了他的文稿,就上书告郑虔私自修撰国史,郑虔慌忙地烧掉了它,因此事被贬谪十年。后来回到京城,玄宗爱他的才华,想让他在身边任职,因为他不干事,改为安置在广文馆,以郑虔为博士。

  郑虔听到任命,不知广文馆是管什么的。

  问宰相,宰相说:“皇上为加强儒学,设置广文馆,以集聚贤人,使后代说广文博士之职是由你开始的,这不是一件美事吗?”郑虔才就职。时间长了,雨水腐蚀了房屋,有关部门不再修葺,就寄居治事于国子馆,广文博士之职从此就废止了。

  当初,郑虔追记辑录可以记忆的旧书得四十八篇,国子司业苏源明题其书为《会粹》。郑虔善画山水,喜欢书法,常常苦于无纸,而慈恩寺贮存了几屋子柿叶,就每日去取叶练习书画,年久几乎写遍了这些柿叶。曾自写其诗及画进献,玄宗用大字在书画后写道“:郑虔三绝。”

  升为著作郎。

  安禄山反叛,派张通儒劫持百官置于洛阳,贼任郑虔伪职为水部郎中,因自称有风疾而未到任,要求为代理市令,暗中以秘密奏章送达灵武。贼乱平定,与张通、王维一起被囚禁于宣阳里。这三人都善做画,崔圆命他们在书斋中做壁画,郑虔等正惧怕被处死,就极力想求救于崔圆,终于被免了死罪,郑虔贬为台州司户参军事,王维只做降职处理。几年后郑虔死。

  郑虔之学长于地理,举凡山川的险易、边境要地的物产、戍边兵员的多少,无不详熟。曾著《天宝军防录》,文字典雅,事实详备。许多儒学家佩服他会写书,当时号称“郑广文”。居官十分清贫节俭,不求名利。杜甫曾赠诗说:“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

  有个叫郑相如的人,从沧州来,以师礼侍奉郑虔,虔未以礼相待,一会儿问他所习何业,郑相如说:“闻孔子说:‘继周者百世可知。’我也能知道。”郑虔甚感惊骇,相如接着说:“开元三十年后当改年号,十五年后天下要乱,贼臣要僭位称帝,您会为伪官所污,希望您能谨守臣节,可以免祸。”郑虔又问:“你自己又会怎样呢?”相如答说:“我可做三年官,死于衢州。”这一年郑相如考中进士,任信安县尉。三年后,郑虔向吏部询问,相如果然死去,所以郑虔记着他的话,终于没有归附逆贼。

  萧颖士字茂挺,梁朝鄱阳王萧恢的七世孙。祖父萧晶,贤能而有谋略,任雅相讨伐高丽时,表奏他为记室。越王李贞兴兵,萧晶拿着简策晋见,陈述了三条计策,越王不用,萧晶忖度越王必败,于是出走,客居并死于广陵。

  颖士四岁能写文章,十岁补为太学生。看书过目成诵,精通百家谱系与文字之学。开元二十三年考中进士,对策考试第一。其父萧..,做莒县丞时获罪,颖士向府佐张惟一投诉,张惟一说:“萧..有好儿子,我因萧..的事受责也不遗憾。”于是平反宽宥了他。

  天宝初年,颖士任秘书正字。此时,裴耀卿、席豫、张均、宋遥、韦述等都是前辈,器重萧颖士的才干,以平等之礼相待,从此萧颖士便名扬天下。奉命到赵、卫间搜求散佚之书,滞留很久不复命,被主管官员弹劾免职,留下客居濮阳。于是尹征、王恒、卢异、卢士式、贾邕、赵匡、阎士和、柳并等都以弟子的礼节待他,萧颖士顺序讲学,被称为“萧夫子”。后奉召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想见他,颖士正为父亲服丧,不去。李林甫曾到朋友家邀颖士见面,颖士前往,哭于门内等待李林甫,李林甫不得已,前往萧家吊丧后就走。怒怨颍士对自己不谦恭,调他任广陵参军事,颍士烦躁不能忍受,做《伐樱桃树赋》说:“选择无用的细枝,在支干的庇荫下以苟安,虽本无闻而有人举荐,但终究不是调味的正品。”以讽刺李林甫。君子可惜他的心地太窄。适逢母亲去世免职,流浪于吴越间。

  颖士曾说:“孔子做《春秋》,为百代君王不可变易的法则,而司马迁做本纪、书、表、世家、列传,叙事模棱两可,有失一字寓褒贬的笔法体例,不足为训。”于是从汉元年起到隋恭帝义宁年止,按编年史体例,依照《春秋》按义分类方法做传百篇。记魏国高贵乡公曹髦之死时,写道“:司马昭弑帝于南阙。”记梁代陈受禅让时,写道:“陈霸先反叛。”又因自己是梁代裔孙,梁宣帝降西魏后又被立为帝,继承了梁的社稷,所以使开国之君的梁武帝又得以享受祭祀三十余年;往昔曲沃篡位为晋国国君,晋文公为五霸之一,孔子并不贬抑。于是贬抑陈与隋,以唐土德继承梁的火德为正统,这些都是自做论断,各儒学家不赞同他的观点。

  太原王绪,是王僧辩的后裔,撰写了《永宁王辅梁书》,贬抑陈代不称之为帝,颖士佐助他,也著《梁萧史谱》并写《梁不禅陈论》文章来阐发王绪的主旨和体例,使其论点更加鲜明。

  史官韦述推荐萧颖士代替自己,朝廷召他到史馆等候诏令,颖士乘传车到京城。此时李林甫正专权,作威作福,颍士不肯屈从,更加被忌恨,不久就免官,往来于..、杜两地之间。李林甫死,又调任河南府参军事。倭国派遣使臣来朝,提出倭国人希望聘请萧夫子为师,中书舍人张渐等进谏认为不可,于是作罢。

  安禄山恃宠放肆,颖士暗地里对柳并说“:胡人得宠骄傲,不久就会作乱,洛阳也许要先陷入贼手!”就称病去游太室山。接着安禄山叛乱,颖士去见河南采访使郭纳,就防御计策进言,郭纳忽视不用,颖士叹息说:“高官们以儿戏态度抵御强寇,真难办啊!”听说封常清在洛阳布置军队,颖士去看了看,没过夜就回来了。于是将家里书籍藏于箕山、颖水间,只身到山南,节度使源洧征召他为掌书记。贼军的一支部队进攻南阳,源洧害怕了,想退守江陵,颍士进言说“:官兵守潼关,钱粮需用很急,必待江、淮转运粮饷才够用,而粮道经由汉江、沔水,那么襄阳就是当今天下的咽喉要地,一旦失守,就会丧失天下。而且您现拥有州郡数十、人口百万,练兵铲除贼寇,是保卫社稷的大功啊。叛贼正横行于崤、陕间,您为什么仓猝丢掉土地,想让天下人笑话吗?”源洧就按兵不出。适逢安禄山死,贼兵退去。源洧死后,萧颖士往金陵客居。永王李瞞召见他,萧颖士不见。

  这时盛王为淮南节度大使,留居蜀地不履任,副大使李承式玩忽军备、兵势不振。萧颖士给宰相崔圆写信说“:现在军队的供应在东南,但楚、越在中原相隔千山万水,自古中原乱,则东南盗贼先起,应及时派遣盛王去镇守江淮。”不久,刘展果然反叛。贼兵围雍丘城,威胁泗上军,承式遣兵往救,行前大宴宾客,并安排歌姬舞女表演助酒。萧颖士说“:天子流离在外,这岂是臣子尽情欢乐的时候吗?派出的援军处于胜负未卜之境,却使他们流连声色,一旦有归心,谁能拼死效命呢?”李承式不听。宰相崔圆听到此事,就任命萧颖士为扬州功曹参军。

  到任,住了两天就走了。后来客死于汝南旅舍,年五十二岁,弟子们共拟私谥,称为文元先生。

  颖士喜欢称道别人的优点,以推荐引进后辈为己任,如李阳、李幼卿、皇甫冉、陆渭等数十人,由于萧颖士的奖掖品评,都成为知名之士。天下推崇他能识别人才称之为萧功曹。曾以兄礼待元德秀,而以殷寅、颜真卿、柳芳、陆据、李华、邵轸、赵骅为友,当时人称为“殷、颜、柳、陆、李、萧、邵、赵”,因为他们能一直保持友谊。与他交游的还有孔至、贾至、源行恭、张有略、族弟萧季遐、刘颖、韩拯、陈晋、孙益、韦建、韦收等。以上这些人惟有李华能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

  曾与李华、陆据游洛阳龙门,读路旁碑文,萧颖士一看便能背诵,李华需读两遍,陆据要读三遍才能完全记住。听说此事的人认为据此可以分出三人才学的高下。有仆人侍候萧颖士十年,遭残酷鞭打,有人劝他离去,仆人回答“:不是不能走,而是爱他的才罢了。”颖士多次说班彪、皇甫谧、张华、刘琨、潘尼能崇尚古风,虽处流俗而不动摇,是曹植、陆机所不及的。又说裴子野善于著书。当世人他能看得起的,只有陈子昂、富嘉谟、卢藏用之文章词藻,董南事、孔述睿之博学而已。

  萧颖士之子萧存,字伯诚,忠诚耿直有其父之风;文章写得好,与韩会、沈既济、梁肃、徐岱等为好友。浙西观察史李栖筠表奏他为常熟主簿。颜真卿在湖州时,与萧存、陆鸿渐等探讨古今韵字的本源,做书数百篇。建中初年,由殿中侍御史四次升调为比部郎中。张滂主管财税,征召他留在京城工作。裴延龄与张滂不和,萧存厌恶裴不正派,辞去官职,患手足麻痹症而死。

  韩愈青年时为萧存所赏识,从袁州回来时,经过萧存的庐山故居,萧的几个儿子已先死,只有一个女儿尚在,韩愈在经济上接济过他的家。

  殷寅是陈郡人。邵轸是汝南人。

  皇甫冉,字茂政,十岁便能写文章,张九龄赞叹称奇。与弟皇甫曾都善于做诗。天宝年间,相继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无锡县尉。王缙为河南元帅,表奏他任掌书记。逐步升为右补阙,死去。

  皇甫曾字孝常,曾任监察御史。其名声与皇甫冉不相上下,当时人们把他们比作张景阳、张孟阳兄弟。

  文艺中

  李适,字子至,京兆万年人。举进士,再调猗氏尉。武后修《三教珠英》书, 以李峤、张昌宗为使,取文学士缀集,于是适与王无竞、尹元凯、富嘉谟、宋之问、 沈佺期、阎朝隐、刘允济在选。书成,迁户部员外郎,俄兼脩书学士。景龙初,又 擢脩文馆学士。睿宗时,待诏宣光阁,再选工部侍郎。卒,年四十九,赠贝州刺史。

  尝梦与人论大衍数,寤而曰:“吾寿尽此乎!”敕其子曰:“霸陵原西视京师, 吾乐之,可营墓,树十松焉。”及未病时,衣冠往,寝石榻上,置所撰《九经要句》 及素琴于前,士贵其达。

  子季卿,亦能文,举明经、博学宏辞,调鄠尉。肃宗时,为中书舍人,以累贬 通州别驾。代宗立,还为京兆少尹,复授舍人,进吏部侍郎、河南江淮宣慰使。振 拔幽滞,号振职。大历中,终右散骑常侍,遗命以布车一乘葬,赠礼部尚书。季卿 在朝,荐进才髦,与人交,有终始,恢博君子也。

  初,中宗景龙二年,始于脩文馆置大学士四员、学士八员,直学士十二员,象 四时、八节、十二月。于是李峤、宗楚客、赵彦昭、韦嗣立为大学士,适、刘宪、 崔湜、郑愔、卢藏用、李乂、岑羲、刘子玄为学士,薛稷、马怀素、宋之问、武平 一、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为直学士,又召徐坚、韦元旦、徐彦伯、刘允济等满 员。其后被选者不一。凡天子飨会游豫,唯宰相及学士得从。春幸梨园,并渭水祓 除,则赐细柳圈辟疠;夏宴蒲萄园,赐硃樱;秋登慈恩浮图,献菊花酒称寿;冬幸 新丰,历白鹿观,上骊山,赐浴汤池,给香粉兰泽,从行给翔麟马,品官黄衣各一。 帝有所感即赋诗,学士皆属和。当时人所歆慕,然皆狎猥佻佞,忘君臣礼法,惟以 文华取幸。若韦元旦、刘允济、沈佺期、宋之问、阎朝隐等无它称,附篇左云。

  韦元旦,京兆万年人。祖澄,越王府记室,撰《女诫》传于时。元旦擢进士第, 补东阿尉,迁左台监察御史。与张易之有姻属,易之败,贬感义尉。俄召为主客员 外郎,迁中书舍人。舅陆颂妻,韦后弟也,故元旦凭以复进云。

  刘允济,字允济,河南巩人,其先出沛国,齐彭城郡丞瓛六世孙。少孤,事母 尤孝。工文辞,与王勃齐名。举进士,补下邽尉,累迁著作佐郎。采鲁哀公后十二 世接战国为《鲁后春秋》献之,迁左史,兼直弘文馆。

  武后明堂成,奏赋述功德,手诏褒咨,除著作郎。为来俊臣飞构当死,以母老 丐余年,系狱,会赦免,贬大庾尉。复为著作佐郎,修国史。常曰:“史官善恶必 书,使骄主贼臣惧,此权顾轻哉?而班生受金,陈寿求米,仆乃视如浮云耳。”迁 凤阁舍人,坐二张昵狎,除青州长史,有清白称,巡察使路敬潜言状。以内忧去官。 服除,召为修文馆学士,既久斥,喜甚,与家人乐饮,数日卒。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人。及进士第,由协律郎累除给事中,考功受赇, 劾未究,会张易之败,遂长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事。入计,得召见,拜起居 郎兼修文馆直学士。既侍宴,帝诏学士等舞《回波》,佺期为弄辞悦帝,还赐牙、 绯。寻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弟全交、全宇,皆有才章而不逮佺期。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人。父令文,高宗时为东台详正学士。之问 伟仪貌,雄于辩。甫冠,武后召与杨炯分直习艺馆。累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 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蚪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 之嗟赏,更夺袍以赐。

  于时张易之等烝昵宠甚,之问与阎朝隐、沈佺期、刘允济倾心媚附,易之所赋 诸篇,尽之问、朝隐所为,至为易之奉溺器。及败,贬泷州,朝隐崖州,并参军事。 之问逃归洛阳,匿张仲之家。会武三思复用事,仲之与王同皎谋杀三思安王室,之 问得其实,令兄子昙与冉祖雍上急变,因丐赎罪,由是擢鸿胪主簿,天下丑其行。

  景龙中,迁考功员外郎,谄事太平公主,故见用。及安乐公主权盛,复往谐结, 故太平深疾之。中宗将用为中书舍人,太平发其知贡举时赇饷狼藉,下迁汴州长史, 未行,改越州长史。颇自力为政。穷历剡溪山,置酒赋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

  睿宗立,以狯险盈恶诏流钦州。祖雍历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倡饮省中,为御 史劾奏,贬蕲州刺史。至是,亦流岭南,并赐死桂州。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 引决。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诀。”使者许之,而之问荒悸不能处家 事。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乃饮食洗沐就死。祖雍,江 夏王道宗甥,及进士第,有名于时。

  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 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 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苏武、李陵也。

  初,之问父令文,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都下有牛善触, 人莫敢婴,令文直往拔取角,折其颈杀之。既之问以文章起,其弟之悌以乔勇闻, 之愻精草隶,世谓皆得父一绝。

  之悌,长八尺。开元中,历剑南节度使、太原尹。尝坐事流硃鸢,会蛮陷驩州, 授总管击之。募壮士八人,被重甲,大呼薄贼曰:“獠动即死!”贼七百人皆伏不 能兴,遂平贼。

  之愻为连州参军,刺史闻其善歌,使教婢,日执笏立帘外,唱吟自如。

  阎朝隐,字友倩,赵州栾城人,少与兄镜几、弟仙舟皆著名。连中进士、孝悌 廉让科,补阳武尉。中宗为太子,朝隐以舍人幸。性滑稽,属辞奇诡,为武后所赏。 累迁给事中、仗内供奉。后有疾,令往祷少室山,乃沐浴,伏身俎盘为牺,请代后 疾。还奏,会后亦愈,大见褒赐。其资佞谄如此。景龙初,自崖州遇赦还,累迁著 作郎。先天中,为秘书少监,坐事贬通州别驾,卒。

  尹元凯,瀛州乐寿人。由慈州司仓参军坐事免,栖迟不出者三十年。与张说、 卢藏用厚,诏起为右补阙。

  时又有富嘉谟、吴少微,皆知名。

  嘉谟,武功人,举进士。长安中,累转晋阳尉;少微,新安人,亦尉晋阳,尤 相友善;有魏谷倚者,为太原主簿,并负文辞,时称“北京三杰”。天下文章尚徐、 庾,浮俚不竞,独嘉谟、少微本经术,雅厚雄迈,人争慕之,号“吴富体”。豫修 《三教珠英》。韦嗣立荐嘉谟、少微并为左台监察御史。已而嘉谟死,少微方病, 闻之为恸,亦卒。

  刘宪,字元度,宋州宁陵人。父思立,在高宗时为名御史。于时河南、北大旱, 诏遣御史中丞崔谧等分道赈赡,思立建言:“蚕务未毕而遣使抚巡,所至不能无劳 饯。又赈给须立簿最,稽出入,往返停滞,妨废且广。若无驿处,马须豫集,以一 马劳数家,今农事待雨兴作,辍日役,破岁计,本欲安存,更烦扰之。望且责州县 给贷,须秋遣使便。”诏听,罢谧等行。迁考功员外郎。始议加明经帖、进士杂文。 卒官下。

  宪擢进士,调河南尉,累进左台监察御史。天授中,奉诏按来俊臣罪,宪疾其 酷,欲痛绳之,反为所构,贬潾水令。俊臣死,召为给事中,转中书舍人。坐善张 易之,出为渝州刺史。除太仆少卿,脩国史,兼脩文馆学士,迁太子詹事。时玄宗 在东宫,雅意坟史,宪启曰:“殿下位副君,有绝人之才,非以寻擿章句,要通大 意而已。侍读褚无量经明行脩,耆年宿望,宜数召问以察其言。”太子顺纳。会卒, 赠兗州都督。

  武后时,敕吏部糊名考判,求高才,惟宪与王适、司马锽、梁载言入第二等。 适,幽州人,终雍州司功参军。锽,河南人,神龙初,以中书侍郎卒。事继母孝, 奉禄不入私舍。与弟铨、伯父希象皆历殿中侍御史。希象,刚直不谄,终主爵员外 郎。载言,聊城人,历凤阁舍人,专知制诰,终怀州刺史。

  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父善,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 “书簏”。显庆中,累擢崇贤馆直学士兼沛王侍读。为《文选注》,敷析渊洽,表 上之,赐赉颇渥。除潞王府记室参军,为泾城令,坐与贺兰敏之善,流姚州,遇赦 还。居汴、郑间讲授,诸生四远至,传其业,号“《文选》学”。

  邕少知名。始善注《文选》,释事而忘意。书成以问邕,邕不敢对,善诘之, 邕意欲有所更,善曰:“试为我补益之。”邕附事见义,善以其不可夺,故两书并 行。既冠,见特进李峤,自言“读书未遍,愿一见秘书”。峤曰:“秘阁万卷,岂 时日能习邪?”邕固请,乃假直秘书。未几辞去,峤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 峤叹曰:“子且名家!”

  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珪荐邕文高气方直,才任谏诤,乃召拜左拾遗。御 史中丞宋璟劾张昌宗等反状,武后不应,邕立阶下大言曰:“璟所陈社稷大计,陛 下当听。”后色解,即可璟奏。邕出,或让曰:“子位卑,一忤旨,祸不测。”邕 曰:“不如是,名亦不传。”

  中宗立,郑普思以方技幸,擢秘书监。邕谏曰:“陛下躬政日浅,有九重之严, 未闻道路横议。今籍籍皆言普思冯诡惑,说妖祥,陛下不知,猥见驱使。孔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陛下诚以普思术可致长生,则爽鸠氏 且因之永有天下,非陛下乃今可得;能致神人邪,秦、汉且因之永有天下,非陛下 乃今可得;能致佛法邪,梁武帝且因之永有天下,非陛下乃今可得;能鬼道邪,墨 翟、干宝且各献其主,永有天下,非陛下乃今可得。自古尧、舜称圣者,臣观所以 行,皆在人事,敦睦九族,平章百姓,不闻以鬼神道治天下,惟陛下省察。”不纳。

  五王诛,坐善张柬之,出为南和令,贬富州司户参军事。韦氏平,召拜左台殿 中侍御史,弹劾任职,人颇惮之。谯王重福谋反,邕与洛州司马崔日知捕支党,迁 户部员外郎。岑羲、崔湜恶日用,而邕与之交,玄宗在东宫,邕及崔隐甫、倪若水 同被礼遇,羲等忌之,贬邕舍城丞。玄宗即位,召为户部郎中。张廷珪为黄门侍郎, 而姜皎方幸,共援邕为御史中丞。姚崇疾邕险躁,左迁括州司马,起为陈州刺史。

  帝封泰山还,邕见帝汴州,诏献辞赋,帝悦。然矜肆,自谓且宰相。邕素轻张 说,与相恶。会仇人告邕赃贷枉法,下狱当死。许昌男子孔璋上书天子曰:

  明主举能而舍过,取才而弃行,烈士抗节,勇者不避死,故晋用林父不以过, 汉任陈平不以行,禽息陨身不祈生,北郭碎首不爱死。向若林父诛,陈平死,百里 不用,晏婴见逐,是晋无赤狄之土,汉无天子之尊,秦不强,齐不霸矣。伏见陈州 刺史邕,刚毅忠烈,难不苟免。往者折二张之角,挫韦氏之锋,虽身受谪屈,而奸 谋沮解,即邕有功于国。且邕所能者,拯孤恤穷,救乏赒急,家无私聚。今闻坐赃 下吏,死在旦夕。臣闻生无益于国者,不若杀身以明贤。臣愿以六尺之躯膏鈇钺, 以代邕死。臣与邕生平不款曲,臣知有邕,邕不知有臣,臣不逮邕明矣。夫知贤而 举,仁也;任人之患,义也。获二善以死,臣又何求?伏惟陛下宽邕之死,使率德 改行。兴林父、曲逆之功,臣得瞑目;附禽息、北郭之迹,大愿毕矣。若以阳和方 始,重行大戮,则臣请伏剑,不敢烦有司,皇天后土,实闻臣言。昔吴、楚反,汉 得剧孟则不忧,夫以一贤而敌七国之众,伏惟敷含垢之道,弃瑕之义,远思剧孟, 近取于邕。况告成岱宗,天地更新,赦而复论,人谁无罪,惟明主图之。臣闻士为 知己者死,臣不为死者所知,而甘之死者,非特惜邕贤,亦以成陛下矜能之慈。

  疏奏,邕得减死,贬遵化尉,流璋岭南。邕妻温,复为邕请戍边自赎,曰:

  邕少习文章,疾恶如仇,不容于众,邪佞切齿,诸儒侧目。频谪远郡,削迹朝 端,不啻十载。岁时叹恋,闻者伤怀。属国家有事泰山,法驾旋路,邕献牛酒,例 蒙恩私。妾闻正人用则佞人忧,邕之祸端,故自此始。且邕比任外官,卒无一毁, 天意暂顾,罪过旋生。谚曰:“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疾。”惟陛下明察。邕初蒙讯 责,便系牢户,水不入口者逾五日,气息奄奄,惟吏是听。事生吏口,迫邕手书。 贷人蚕种,以为枉法;市罗贡奉,指为奸赃。于时匦使朝堂,守捉严固,号天诉地, 谁肯为闻?泣血去国,投身荒裔,永无还期。妾愿使邕得充一卒,效力王事,膏涂 朔边,骨粪沙壤,成邕夙心。

  表入不省。

  邕后从中人杨思勖讨岭南贼有功,徙澧州司马。开元二十三年,起为括州刺史, 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 计京师。始,邕蚤有名,重义爱士,久斥外,不与士大夫接。既入朝,人间传其眉 目瑰异,至阡陌聚观,后生望风内谒,门巷填隘。中人临问,索所为文章,且进上。 以谗媢不得留,出为汲郡、北海太守。

  天宝中,左骁卫兵曹参军柳勣有罪下狱,邕尝遗勣马,故吉温使引邕尝以休咎 相语,阴赂遗。宰相李林甫素忌邕,因傅以罪。诏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 希奭就郡杖杀之,时年七十。代宗时,赠秘书监。

  邕之文,于碑颂是所长,人奉金帛请其文,前后所受钜万计。邕虽诎不进,而 文名天下,时称李北海。卢藏用尝谓:“邕如干将、莫邪,难与争锋,但虞伤缺耳。” 后卒如言。杜甫知邕负谤死,作《八哀诗》,读者伤之。邕资豪放,不能治细行, 所在贿谢,畋游自肆,终以败云。

  吕向,字子回,亡其世贯,或曰泾州人。少孤,托外祖母隐陆浑山。工草隶, 能一笔环写百字,若萦发然,世号“连锦书”。强志于学,每卖药,即市阅书,遂 通古今。

  玄宗开元十年,召入翰林,兼集贤院校理,侍太子及诸王为文章。时帝岁遣使 采择天下姝好,内之后宫,号“花鸟使”;向因奏《美人赋》以讽,帝善之,擢左 拾遗。天子数校猎渭川,向又献诗规讽,进左补阙。帝自为文,勒石西岳,诏向为 镌勒使。

  以起居舍人从帝东巡,帝引颉利发及蕃夷酋长入仗内,赐弓矢射禽。向上言: “鸱枭不鸣,未为瑞鸟;豺虎虽伏,弗曰仁兽。况突厥安忍残贼,莫顾君父,陛下 震以武义,来以文德,势不得不廷,故稽颡称臣,奔命遣使。陛下引内从官,陪封 禅盛礼,使飞矢于前,同获兽之乐,是狎昵太过。或荆卿诡动,何罗窃发,逼严跸, 冒清尘,纵醢单于,污穹庐,何以塞责?”帝顺纳,诏蕃夷出仗。久之,迁主客郎 中,专侍皇太子,眷赉良异。

  始,向之生,父岌客远方不还。少丧母,失墓所在,将葬,巫者求得之。不知 父在亡,招魂合诸墓。后有传父犹在者,访索累年不获。它日自朝还,道见一老人, 物色问之,果父也。下马抱父足号恸,行人为流涕。帝闻,咨叹,官岌朝散大夫, 赐锦彩,给内教坊乐工,娱怿其心。卒,赠东平太守。

  向终丧,再迁中书舍人,改工部侍郎。卒,赠华阴太守。尝以李善释《文选》 为繁酿,与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等更为诂解,时号《五臣注》。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人。少豪健恃才,及进士第,然喜蒱酒。张嘉贞为本 州长史,伟其人,厚遇之。翰自歌以舞属嘉贞,神气轩举自如。张说至,礼益加。 复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又举超拔君类。方说辅政,故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 人、驾部员外郎。家畜声伎,目使颐令,自视王侯,人莫不恶之。说罢宰相,翰出 为汝州长史,徙仙州别驾。日与才士豪侠饮乐游畋,伐鼓穷欢,坐贬道州司马,卒。

  孙逖,博州武水人。后魏光禄大夫惠蔚,其先也。祖希壮,为韩王府典签,四 世传一子,故无近属。父嘉之,少孤,依外家,客涉、巩间。垂拱初,诣洛阳献书, 不报。第进士,终襄邑令。

  逖幼有文,属思警敏。年十五,见雍州长史崔日用,令赋土火炉,援笔成篇, 理趣不凡,日用骇叹,遂与定交。举手笔俊拔、哲人奇士、隐沦屠钓及文藻宏丽等 科。开元十年,又举贤良方正。玄宗御洛城门引见,命户部郎中苏晋等第其文异等, 擢左拾遗。张说命子均、垍往拜之。李邕负才,自陈州入计,裒其文示逖。

  李暠镇太原,表置幕府。以起居舍人入为集贤院脩撰。时海内少事,帝赐群臣 十日一燕,宰相萧嵩会百官赋《天成》、《玄泽》、《维南有山》、《杨之华》、 《三月》、《英英有兰》、《和风》、《嘉木》等诗八篇,继《雅》、《颂》体, 使逖序所以然。改考功员外郎,取颜真卿、李华、萧颖士、赵骅等,皆海内有名士。 俄迁中书舍人。是时,嘉之且八十,犹为令,逖求降外官,增父秩。帝嘉纳,拜嘉 之宋州司马,听致仕。父丧阕,复拜舍人。开元间,苏颋、齐浣、苏晋、贾曾、韩 休、许景先及逖典诏诰,为代言最,而逖尤精密,张九龄视其草,欲易一字,卒不 能也。居职八年,判刑部侍郎,以病风乞解,徙太子左庶子,遂绵废累年,徙少詹 事。上元中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

  诸子成最知名。

  成,字思退,推廕仕累洛阳、长安令。兄宿为华州刺史,因悸病喑,成请告往 视,不待报辄行,代宗嘉其悌,不责也。稍迁仓部郎中、京兆少尹。为信州刺史, 岁大旱,发仓以贱直售民,故饥而不亡。再期增户五千,诏书褒美。徙苏州,改桂 管观察使,卒。

  成通经术,奏议据正。尝有期丧,吊者至,成不易缞而见。客疑之,请故,答 曰:“缞者,古居丧常服,去之则废丧也。今而巾幞,失矣。”子公器,亦至邕管 经略使。

  公器子简,字枢中。元和初,登进士第,辟镇国、荆南幕府。累迁左司、吏部 二郎中,繇谏议大夫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初,逖掌诰,至代宗时,宿又居职,逮 简凡三世。

  会昌初,迁尚书左丞,建言:

  班位以品秩为等差,今官兼台省,位置迁误,不可为法。元和元年,御史台白 奏,常参官兼大夫、中丞者,视检校官,居本品同类官上。其后侍郎兼大夫者,皆 在左、右丞上。当时侍郎兼大夫少,唯京兆尹兼之。京兆尹从三品,今位乃在本品 同类官从三品卿、监上,太常、宗正卿正三品下。左丞乃正四品上,户部侍郎正四 品下,今户部侍郎兼大夫当在本品同类正四品下,诸曹侍郎上,不宜居正四品丞、 郎上。又右丞正四品下,吏部侍郎正四品上,今吏部侍郎位右丞之下。盖以丞有绳 辖之重,虽吏部品高,犹居其下,然则户部侍郎虽兼大夫,安得居其上哉?今散官 自将仕郎至开府、特进,每品正、从有上中下,名级各异,则正从上下不得谓之同 品。京兆、河南司录及诸府州录事参军事皆操纪律,正诸曹,与尚书省左、右丞纪 纲六曹略等,假使诸曹掾因功劳加台省官,安得位在司录、录事参军上?且左丞纠 射八坐,主省内禁令、宗庙祠祭事,御史不当,得弹奏之,良以台官所奏,拘牵成 例,不揣事之轻重。使理可循,虽无往比,自宜行之。否者,号曰旧章,正可改也。

  武宗诏两省官详议,皆从简请。

  历河中、兴元、宣武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东都留守。而弟范亦为淄青节 度使,世推显家。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 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 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 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 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 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 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 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与知章、 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 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 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 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 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 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 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 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 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旭,苏州吴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 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

  初,仕为常熟尉,有老人陈牒求判,宿昔又来,旭怒其烦,责之。老人曰: “观公笔奇妙,欲以藏家尔。”旭因问所藏,尽出其父书,旭视之,天下奇笔也, 自是尽其法。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公孙舞 《剑器》,得其神。后人论书,欧、虞、褚、陆皆有异论,至旭,无非短者。传其 法,惟崔邈、颜真卿云。

  旻尝与幽州都督孙佺北伐,为奚所围,旻舞刀立马上,矢四集,皆迎刀而断, 奚大惊引去。后以龙华军使守北平。北平多虎,旻善射,一日得虎三十一,休山下。 有老父曰:“此彪也。稍北,有真虎,使将军遇之,且败。”旻不信,怒马趋之。 有虎出丛薄中,小而猛,据地大吼,旻马辟易,弓矢皆堕,自是不复射。

  王维,字摩诘。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资孝友。开元初,擢进士,调太乐 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右拾遗。历监察御史。母丧,毁几不生。 服除,累迁给事中。

  安禄山反,玄宗西狩,维为贼得,以药下利,阳喑。禄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阳, 迫为给事中。禄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诸工皆泣,维闻悲甚,赋诗悼 痛。贼平,皆下狱。或以诗闻行在,时缙位已显,请削官赎维罪,肃宗亦自怜之, 下迁太子中允。久之,迁中庶子,三迁尚书右丞。

  缙为蜀州刺史未还,维自表“己有五短,缙五长,臣在省户,缙远方,愿归所 任官,放田里,使缙得还京师。”议者不之罪。久乃召缙为左散骑常侍。上元初卒, 年六十一。疾甚,缙在凤翔,作书与别,又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赠秘书监。

  维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 师友。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客有 以《按乐图》示者,无题识,维徐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客未然, 引工按曲,乃信。

  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彩。别墅在辋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 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丧妻不娶,孤居 三十年。母亡,表辋川第为寺,终葬其西。

  宝应中,代宗语缙曰:“朕尝于诸王座闻维乐章,今传几何?”遣中人王承华 往取,缙裒集数十百篇上之。

  郑虔,郑州荥阳人。天宝初,为协律郎,集缀当世事,著书八十余篇。有窥其 稿者,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还京师,玄宗爱其才,欲置左 右,以不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虔闻命,不知广文曹司何在,诉宰相, 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文馆,以居贤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 虔乃就职。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自是遂废。

  初,虔追故书可志者得四十余篇,国子司业苏源明名其书为《会稡》。虔善 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 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迁著作郎。

  安禄山反,遣张通儒劫百官置东都,伪授虔水部郎中,因称风缓,求摄市令, 潜以密章达灵武。贼平,与张通、王维并囚宣阳里。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 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选。后数 年卒。

  虔学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尝为《天宝军防录》, 言典事该。诸儒服其善著书,时号“郑广文”。在官贫约甚,澹如也。杜甫尝赠以 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氈”云。

  有郑相如者,自沧州来,师事虔,虔未之礼,间问何所业,相如曰:“闻孔子 称‘继周者百世可知’,仆亦能知之。”虔骇然,即曰:“开元尽三十年当改元, 尽十五年天下乱,贼臣僭位,公当污伪官,愿守节,可以免。”虔又问:“自谓云 何?”答曰:“相如有官三年,死衢州。”是年及进士第,调信安尉。既三年,虔 询吏部,则相如果死。故虔念其言,终不附贼。

  萧颖士,字茂挺,梁鄱阳王恢七世孙。祖晶,贤而有谋,任雅相伐高丽,表为 记室。越王贞举兵,杖策诣之,陈三策,王不用,晶度必败,乃亡去,客死广陵。

  颖士四岁属文,十岁补太学生。观书一览即诵,通百家谱系、书籀学。开元二 十三年,举进士,对策第一。父旻,以莒丞抵罪,颖士往诉于府佐张惟一,惟一曰: “旻有佳儿,吾以旻获谴不憾。”乃平宥之。

  天宝初,颖士补秘书正字。于时裴耀卿、席豫、张均、宋遥、韦述皆先进,器 其材,与钧礼,由是名播天下。奉使括遗书赵、卫间,淹久不报,为有司劾免,留 客濮阳。于是尹征、王恒、卢异、卢士式、贾邕、赵匡、阎士和、柳并等皆执弟子 礼,以次授业,号萧夫子。召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方父丧,不诣。 林甫尝至故人舍邀颍士,颖士前往,哭门内以待,林甫不得已,前吊乃去。怒其不 下己,调广陵参军事,颖士急中不能堪,作《伐樱桃树赋》曰:“擢无庸之琐质, 蒙本枝以自庇。虽先寝而或荐,非和羹之正味。”以讥林甫云。君子恨其褊。会母 丧免,流播吴、越。

  尝谓:“仲尼作《春秋》,为百王不易法,而司马迁作本纪、书、表、世家、 列传,叙事依违,失褒贬体,不足以训。”乃起汉元年讫隋义宁编年,依《春秋》 义类为传百篇。在魏书高贵崩,曰:“司马昭弑帝于南阙。”在梁书陈受禅,曰: “陈霸先反。”又自以梁枝孙,而宣帝逆取顺守,故武帝得血食三纪;昔曲沃篡晋, 而文公为五伯,仲尼弗贬也。乃黜陈闰隋,以唐土德承梁火德,皆自断,诸儒不与 论也。有太原王绪者,僧辩裔孙,撰《永宁公辅梁书》,黜陈不帝,颖士佐之,亦 著《梁萧史谱》及作《梁不禅陈论》以发绪义例,使光明云。

  史官韦述荐颖士自代,召诣史馆待制,颖士乘传诣京师。而林甫方威福自擅, 颖士遂不屈,愈见疾,俄免官,往来鄠、杜间。林甫死,更调河南府参军事。倭国 遣使入朝,自陈国人愿得萧夫子为师者,中书舍人张渐等谏不可而止。

  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 即托疾游太室山。已而禄山反,颖士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纳忽不用, 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 因藏家书于箕、颖间,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辟掌书记。贼别校攻南阳,洧惧,欲 退保江陵,颖士说曰:“官兵守潼关,财用急,必待江、淮转饷乃足,饷道由汉、 沔,则襄阳乃今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且列郡数十,人百万,训兵攘 寇,社稷之功也。贼方专崤、陕,公何遽轻土地,欲取笑天下乎?”洧乃按甲不出。 亦会禄山死,贼解去。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

  时盛王为淮南节度大使,留蜀不遣,副大使李承式玩兵不振。颖士与宰相崔圆 书,以为:“今兵食所资在东南,但楚、越重山复江,自古中原扰则盗先起,宜时 遣王以捍镇江淮。”俄而刘展果反。贼围雍丘,胁泗上军,承式遣兵往救,大宴宾 客,陈女乐。颖士曰:“天子暴露,岂臣下尽欢时邪?夫投兵不测,乃使观听华丽, 一旦思归,谁致其死哉?”弗纳。崔圆闻之,即授扬州功曹参军。至官,信宿去。 后客死汝南逆旅,年五十二,门人共谥曰文元先生。

  颖士乐闻人善,以推引后进为己任,如李阳、李幼卿、皇甫冉、陆渭等数十人, 由奖目,皆为名士。天下推知人,称萧功曹。尝兄事元德秀,而友殷寅、颜真卿、 柳芳、陆据、李华、邵轸、赵骅,时人语曰“殷、颜、柳、陆,李、萧、邵、赵”, 以能全其交也。所与游者,孔至、贾至、源行恭、张有略、族弟季遐、刘颖、韩拯、 陈晋、孙益、韦建、韦收。独华与齐名,世号“萧、李”。尝与华、据游洛龙门, 读路旁碑,颖士即诵,华再阅,据三乃能尽记。闻者谓三人才高下,此其分也。有 奴事颖士十年,笞楚严惨,或劝其去,答曰:“非不能,爱其才耳。”颖士数称班 彪、皇甫谧、张华、刘琨、潘尼能尚古,而混流俗不自振,曹植、陆机所不逮也; 又言裴子野善著书。所许可当世者,陈子昂、富嘉谟、卢藏用之文辞,董南事、孔 述睿之博学而已。

  子存,字伯诚,亮直有父风。能文辞,与韩会、沈既济、梁肃、徐岱等善。浙 西观察使李栖筠表常熟主簿。颜真卿在湖州,与存及陆鸿渐等讨摭古今韵字所原, 作书数百篇。建中初,由殿中侍御史四迁比部郎中。张滂主财赋,辟存留务京师。 裴延龄与滂不协,存疾其奸,去官,风痹卒。

  韩愈少为存所知,自袁州还,过存庐山故居,而诸子前死,唯一女在,为经赡 其家。

  殷寅者,陈郡人。邵轸者,汝南人。

  陆据,河南人,字德邻,后周上庸公腾六世孙。神宇警迈,善物理。年三十始 到京师,公卿爱其文,交誉之。天宝十三载,终司勋员外郎。

  柳并者,字伯存。大历中,辟河东府掌书记,迁殿中侍御史。丧明,终于家。 初,并与刘太真、尹征、阎士和受业于颖士,而并好黄老。颖士常曰:“太真,吾 入室者也,斯文不坠,寄是子云。征博闻强识,士和钩深致远,吾弗逮已。并不受 命而尚黄、老,予亦何诛?”

  并弟谈,字中庸,颖士爱其才,以女妻之。

  士和字伯均,著《兰陵先生诔》、《萧夫子集论》,因榷历世文章,而盛推颖 士所长,以为“闻萧氏风者,五尺童子羞称曹、陆”。

  皇甫冉,字茂政,十岁便能属文,张九龄叹异之。与弟曾皆善诗。天宝中,踵 登进士,授无锡尉。王缙为河南元帅,表掌书记。迁累右补阙,卒。

  曾,字孝常,历监察御史。其名与冉相上下,当时比张氏景阳、孟阳云。

  苏源明,京兆武功人,初名预,字弱夫。少孤,寓居徐、兗。工文辞,有名天 宝间。及进士第,更试集贤院。累迁太子谕德。出为东平太守。是时,济阳郡太守 李倰以郡濒河,请增领宿城、中都二县以纾民力。二县,隶东平、鲁郡者也。于是 源明议废济阳,析三县分隶济南、东平、濮阳。诏河南采访使会濮阳太守崔季重、 鲁郡太守李兰、济南太守田琦及源明、倰五太守议于东平,不能决。既而卒废济阳, 以县皆隶东平。召源明为国子司业。

  安禄山陷京师,源明以病不受伪署。肃宗复两京,擢考功郎中、知制诰。是时, 承大盗之余,国用覂屈,宰相王玙以祈禬进,禁中祷祀穷日夜,中官用事,给养繁 靡,群臣莫敢切诤。昭应令梁镇上书劝帝罢淫祀,其他不暇及也。源明数陈政治得 失。及史思明陷洛阳,有诏幸东京,将亲征。源明因上疏极谏曰:

  淫雨积时,道路方梗,甚不可一也。自春大旱,秋苗耗半,敛获未毕,先之以 清道之役,申之以供顿之苦,甚不可二也。每立殿廊,见旌旗之下,饿夫执殳,仆 于行间,日见二三;市井馁饣孚求食,死于路旁,日见四五。甚不可三也。奸夫盗 儿,连墙接栋,磨砺以须陛下之出,御史大夫必不能澄清禁止。甚不可四也。圣皇 巡蜀之初,都内财货、吏民资产,糜散于道路之手,至有乘马駃驴入宣政、紫宸者。 况陛下初有四海,威制不及曩时远矣。今兹东行,殆贼臣诱掖陛下而已。《诗》曰 “三星在霤”,谓危亡在于须臾,臣不胜呜咽,为陛下痛之。愿速罢幸,不然,穷 氓乐祸,已扼腕于下。甚不可五也。方今河、洛驿骚,江湖叛涣,《诗》曰:“中 原有菽,庶民采之。”彼思明、楚元,皆采菽之人也。陛下何遽轻万乘而速成之邪? 甚不可六也。大河南北,举为寇盗,王公以下,廪稍匮绝,将士粮赐,仅支日月, 而中官冗食,不减往年,梨园杂伎,愈盛今日,陛下未得穆然高枕,殆繇此也。自 非中庸指使,太常正乐外,愿一切放归,给长牒勿事,须五六年后,随事蠲省。今 聚而仰给,甚不可七也。李光弼拔河阳,王思礼下晋原,卫伯玉拂焉耆,过析支, 不日可至。御史大夫王玄志压巫闾,临幽都;汝州刺史田南金逾阙口,遏二室;邓 景山凌淮、泗,忾然而西。狂贼失势,蹙于缑山之下,北不敢逾孟津,东不敢过[B 124]子,计日反接而至矣。陛下不坐而受之,乃欲亲征,徇一朝之怒,甚不可八也。 王者之于天地神祇,享之以牲币而已。记曰:“不祈方士。”彼淫巫愚祝,妄有关 说,甚不可九也。天子顺动,人皆幸之之谓幸,人皆病之之谓不幸。臣等屡怫视听, 联伏赤墀之下,顿颡流涕而出,虽陛下优容贷罪,凡百之臣必昌言于朝,万口谤于 外,甚不可十也。臣闻子不诤于父,不孝也;臣不诤于君,不忠也。不孝不忠,为 苟荣冒禄,圈牢之物不若也。臣虽至贱,不能委身圈牢之中,将使樵夫指而笑之。

  帝嘉其切直,遂罢东幸。后以秘书少监卒。

  源明雅善杜甫、郑虔,其最称者元结、梁肃。

  肃,字敬之,一字宽中。隋刑部尚书毘五世孙,世居陆浑。建中初,中文辞清 丽科,擢太子校书郎。萧复荐其材,授右拾遗,脩史,以母羸老不赴。杜佑辟淮南 掌书记,召为监察御史,转右补阙、翰林学士、皇太子诸王侍读。卒,年四十一, 赠礼部郎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火星国学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hxlr.com/wenzhang/18072.html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